您所在位置: 半岛在线注册> 精彩半岛在线注册> 学院新闻

“人文大家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55讲——《昭明文选》如何成为文学经典






 
4月14日晚上,国家图书馆研究员张延银研究员应邀于立言楼B523室主讲了以《<昭明文选>如何成为文学经典》为题的学术讲座。我院徐前师、李德辉、张晚林、聂志军、李鸿渊等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到场聆听,讲座由王友胜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延银研究员提出了文学的经典化和普及化是相辅相成的观点,并表示将从《文选》从唐朝至晚清的命运、经典在民间传播情况、文人与底层大众层面的关系、《文选》的经典化方面及意义这四方面来证明此观点。
 
   《文选》可以说是命运坎坷的一部书。《文选》诞生于梁朝,汇集了从先秦到梁的722个作品,但得世人重视始于唐朝。这是由于唐朝曹宪、李善等人的音训注解,选诗者的促成。当然更大程度是因唐代以诗赋取士,所以文人大规模的阅读,仿作《文选》,更有“《文选》烂,秀才半”的俗语来激励众文人。《文选》的地位在唐代达到顶峰。但是由于宋朝以经义取士,《文选》的地位下降,受到挑战。在明朝的复古思潮中,《文选》地位得到一定恢复。晚清仍占有重要地位,而在民国再次受到挑战。这是《文选》在具有功利性的精英文人层面的命运变化。但在功利性淡薄,不易受政策影响的中下层文人包括普通民众,《文选》始终保持较为稳定的地位。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决定了他们所接触的读本仅限于《文选》一类。“关于文学经典化,不拘于文人,特别是精英阶层,而是在更广阔的民间。”张廷银研究员如是说。所以《文选》的流播和传承是精英阶层与民间大众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人相对于社会大众是小群体,所以更易受民间大群体的影响。”张廷银研究员表示。文人吸收民间观点,注重民间立场。而非专业的民间由于文化水平不足,更注重文人的观点。所以两者是相互参照的关系。《文选》的出发点是选出优秀作品,促进传播继承,它在减轻阅读者负担的同时也为底层大众提供了读本,扩大了诗文的传播范围。它以有限的空间汇集了更优秀的作品,其传播的意义和价值巨大。
 
    随后,张廷银研究员强调“评价作品不要受制于文人眼光”。鼓励学生们勤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张教授从民间和官方不同立场来解答了同学关于如何处理借鉴精英文学时,大众文学将其格调拉低,使精英文学低俗化的问题。张廷银研究员表示大家可以关注民间的解说,而非完全接受认可。
 
    讲座最后,王友胜教授赞扬张延银研究员的学识并抒发了自己关于文学经典化的感想。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